為什麼考前狂讀,考後就忘光光:留間隔,記得牢
如果你離考試還有一個星期,有三個小時可以用來研讀考試內容,你會怎麼做呢?
夜車開多了,會遇到鬼
平常晚上開夜車讀很多書,覺得很累,你內心的小天使可能冒出來告訴你:「你不覺得今晚讀一些,明天再讀一些,會比較好一點,勝過一次讀完所有內容。
小天使沒說錯!這不是好一點,在某些情況下,這種「分散式學習」(distributed learning)或更常稱為「間隔效應」(spacing effect),甚至能讓我們日後記得的內容加倍啊!
如果你很常在考前才臨時抱佛腳、開夜車衝刺,經過一學期後,當你為了準備學測而開始複習,你應該有時會有這種感覺:「我好像沒上過這堂課啊!?」明明本來小考、段考都考前標以上啊!怎麼好像都忘了!
主要原因是這些資訊再進入大腦時,並沒有足夠的時間變成你的長期記憶的一部分,加上如果我們又不常去提取這些新鮮的知識,大腦先生會認定這些知識應該沒什麼用處,為了不要讓費寶貴的資源,就請清潔工幫你清除掉了!有很多科學實證的方法可以提升記憶力,這篇提到的「間隔效應」就是一個簡單的技巧,能不廢吹灰之力就提升你的記憶保存期限,因為你並沒有花更多時間,也沒有更辛苦多讀一些。(有關學習上的記憶策略,我剛好有直播過一堂課:記憶吐司,參考看看囉)
所以如果離小考還有一個星期,有三個小時可以用來研讀考試內容,你會怎麼做呢?
🚫請不要:考前連續死背三個小時
常見的臨時抱佛腳作法確實可以應付短期的小範圍考試、選擇題居多的考試或難度本本身就不高的題目。但因為理解不深,也就記不牢,如果要挑戰高認知層次的題目(如:應用與創造),就會稍嫌吃力。更不用說最終的大考往往都過了幾年後,也忘了大部分學習過的內容,加上,近年開始偏向素養導向的題目,難度也上升了。
✅更好的準備時間表:
■ 第一天: 一小時
■ 第三天 :一小時(隔1 至 2 天)
■ 第七天 :ㄧ小時(考前)
每一個小時中,都是研讀同樣的應考內容(但研讀的形式可以不同),每一次的間隔都會延長一些。
你的表現至少不會輸給考前連續死背三小時的人,更棒的是,你一定記得更持久。
我們都知道要時常複習!不過,複習的時間間隔會因人而異。畢竟每個人的先備知識、記憶策略及身體狀況都會影響記憶形成與提取。而且要人刻意去安排所有學習內容的複習時間點,會過於複雜,根本很難執行。所以,至少要掌握基本複習原則:
今天學習過的內容,當晚要複習一次。 隔日要複習前一晚的內容。 週末至少要複習過當週的學習內容。 四~六週至少要複習過這段期間的內容。
複習時,盡量採取「回想」等自我測驗的方式,而不是「重複閱讀」,會大幅提升記憶程度。
數位工具
有些學習程式,本身就將「間隔效應」融入在它的複習機制,推薦給你參考看看囉:
多元學習工具:Quizlet Quizlet做的簡單學習工具,能讓你學習任何事物。 1. 不用思考何時要複習內容:它會建立一份學習計劃,建議你何時該學習什麼內容,為你省去猜測的時間。 2.讓你見證自己的進步、獲得貼心的學習提醒、並透過短而有效率的學習單元穩健前進。
重點
運用間隔效應,同樣的學習內容,在同樣的時間內,但不同的日子與情境下回顧,能幫助資訊產生關聯,也讓大腦有時間去蕪存菁,最終,深深地烙印在心智結構中。
追劇常常會不小心一直看下去,但不要熬夜連看10集,分成10天來看,有期待感!還能記得久啊!除非你想忘掉,再重看一遍,那就可以過年一次把哈利波特 8 集和蜘蛛人全系列 8 集看完!😂
Commenti